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礼之成与礼之殇”,讲三个字两封信。

第一个字“常”。中国有个成语叫“衣冠禽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懂得羞耻的,禽兽是不知羞耻的,如果人也不知羞耻,那么就等于是穿着衣服的禽兽。

“常”,是什么意思?常规、常数、常识、常道。常,就是不变的意思,最基本的东西。常怎么会是这个意思?《说文解字》:常,下裙也,从巾,尚音。巾就是方形的布。清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常,下裙也,上曰衣,下日常。常,障也,以自障蔽也。从巾者,取其方幅也”,常就是一块遮羞布。我们的祖先从野蛮走向文明,第一件事情就是挡住这个地方,这个东西是不能须臾离开的,拿掉就是不知羞耻。于是引申为不变、永久。天行有常、伦常、五常、常理、纲常,如果离开了,那就叫异常、失常。如果社会失常,礼就是要守住这个“常”,常,就是制度、规律、规则、纪律乃至宗教等。

第二个字,介。《说文解字》:介,画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每个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这就是“介”,现在写成“界”,边界的界。“画也”,就是画出一道界限!

“介”又解释为甲,保护自己的盔甲,就是保护自己。

《易经》说,“介于石,不终日,立石为界,不可逾越。”我小时候看到农田里面有很多界碑,这个田是我家的,那块田是他家的,你不能够霸占。社会的发展,要保护人的权利,这也是“礼”。

第三个字,就是“礼”字。《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履”,走路,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首先是事神,敬神:最终致福,达到幸福的目的。所以,礼是对天地敬畏,对幸福向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礼是一种敬畏感。刚才大家都谈到了敬畏、尊重,我们不但要敬畏天地,孝顺父母,要尊重我们周围的人,哪怕陌生人。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礼”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和”。处在“和”的环境中,人才感觉到幸福。所以有和谐、和美、和睦、和合;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所以有平和,温和、祥和、和气等等。

这就是礼之成,我们祖先已经把礼建立起来了。“礼”可以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根本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


下面我讲“礼之殇”。近年来,人们的戾气很重,网络上不好好说话,一定用骂人的方式。有的人说话,越脏越好,越狠越痛快,这样的说话方式很不好,只会导致矛盾越来越尖锐。有损于“和”。

这就是“礼之殇”。鲁迅先生很伟大,不过在“礼”这件事上,他似乎批判得非常厉害。他曾经说“礼教吃人”,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号召青年把“礼”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有两封信,1926年鲁迅来到厦门大学,结果待了134天,就离开了,离开前给校长写了一封信——

文庆先生足下:

前蒙惠书,并嘱刘楚青先生辱临挽留,闻命惭荷,如何可言。而屡叨盛饯,尤感雅意,然自知薄劣,无君子风,本分不安,速去为是。幸今者征轮在望,顷即成行。肃此告辞,临颍悚息。聘书两通并还。

周树人 启 一月十五日

第二封信。鲁迅有一个兄弟叫作周作人,和他绝交了,读一读这封信——

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色的梦原来却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二十八日,作人

这是一封绝交书。从绝交信里可以读出,家丑不可外扬,很多隐情周作人难以启齿,所以他说“也不想责谁”!周作人把自己的日记这一段话剪掉了。中国是有很多兄弟怡情的动人故事,比如苏轼苏辙,程颢程颐。周氏兄弟从此彻底决裂,这里可能涉及兄弟之礼,涉及伦常。

鲁迅是文学家,作为名人,他在处理“礼”的问题上,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似乎也非常难以把握得体,更何况我们普通人,这也是我要说的“礼之殇”,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礼”在今日教育与社会实践中的“难”。

我愿和在座诸君,共同携手,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之“礼”的今日养成中,奉献微薄之力。谢谢!

黄玉峰,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本文根据黄玉峰先生在3月18日的演讲整理而成。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69206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
学校频道
2023-03-30
校园频道
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