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的虚拟博物馆美术课教学《博物馆里的徽州古建筑》给美术教育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使美术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这也是该校“双减”背景下基于馆校合作模式的美育综合课程动态评价研究的课题项目实践。
该校美术教研组以馆校合作育人课题为指导,注重不同学科融合,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将学生的美术学习与信息技术体验紧密结合。采用安徽省博物院的线上元宇宙虚拟徽州展厅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徽派建筑常识并进行艺术解读,以此为基础延深到美术课程创作。
线上虚拟美术博物馆是一种基于网上和虚拟技术构建的数字化艺术空间,它通过高度还原的展览和互动体验,为观众提供了无需实地参观的文化体验。基于虚拟元宇宙的数字博物馆美术课教学解决了学校时间场地安全等方面的难题。
“馆校共育对美术课程来说至关重要,线上虚拟博物馆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受天气人为等因素干扰。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已成为许多学校美育探究的发展方向。将博物馆文物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课程资源,正是将文物“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放大徽派建筑中的建筑细节,使在课堂上“近距离”观察与欣赏徽派建筑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性。”该校美术教研组长杨红说。
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王平介绍,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活态传承。也是安徽文化的重要承载体,让学生让通过虚拟博物馆浏览安徽省博物院的徽州主题展览,这种线上博物馆的设计过程和走进线上博物馆沉浸式学习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在共同参与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当天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线上参观了徽州建筑的牌坊、古民居群、马头墙等建筑元素。虚拟技术的应用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小艺术家”,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局部用画笔记录下来,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最后学生们利用在线评价平台对自己的课前课中及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由电脑AI自动打分,老师人工审核。
随着中国现代化科技的高速改变,对于知识的传播也发生着不断的演变,最早课堂教学是口口相传,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课堂更多的体验可能性。迎江区的这节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程,将虚拟技术和教育深度结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学生们不仅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家乡的徽文化,同时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信息科技的魅力。也为未来的学科实践育人方式变革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撰稿人:徐嘉 审稿人:方斌)
来源: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 徐嘉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