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嘿……”9月22日下午,在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课后服务每周五的时间段,操场上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宁谢家棍传承人谢忠赤老师正在教学生练习武术,怀宁谢家棍法源自南宋抗金之岳家军旅棍法,在传人谢忠赤的弘扬下,获得发扬光大。如今在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的课后服务武术社团,这套棍法的精粹经过改编成简单的动作由非遗传人谢忠赤传授给小学生们。据了解,这是迎江区课后服务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三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该校的特色项目社团活动从游泳、啦啦操、羽毛球一举增加到目前有足球、篮球、羽毛球、啦啦操、拉丁舞、武术等体育项目。都非常受家长的追捧。
(武术社团的同学正在进行基本功法练习)
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成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为了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安庆市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的方式。
(2022年度华中路第三小学课后服务社团汇报展示——武术社团 黄有安 摄)
谢忠赤老师是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白云村谢花屋人,自幼习练家传武学。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宁谢家棍”第九代传承人,演练的棍法保留了原始的地方棍法特色。谢家棍有别于西北的鞭杆和短棍,长度只有一米,是农业生产和居家生活中常见的短棍。棍法梢把并用,握法灵活,把法转换自然快捷,左右兼顾,能远能近,灵活多变,审势而击。通常挑、戳、盖、横击多用把端击,也可用端梢击,而劈、扫、抡、撩则多以梢端击打,绞、格、云、拨则梢把两端互用。并有抛棍接棍等宗族混战保留下来的武术化石。更有孤注一掷的射棍棍法。
“结合‘双减’工作,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对中华武术传统的了解和热爱。使我们开设武术社团的目的。”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介绍。“除开设常规的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班,还因地制宜挖掘安庆地方优势和资源开设非遗课程,广泛吸收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市级非遗铭牌
如今的华中路第三小学充分挖掘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以非遗+社团的形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技艺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互鉴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自主、自发的弘扬中华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讯员:徐嘉)
来源: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 徐嘉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