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神州大地里,几乎人人都能唱出一两首耳熟能详的红歌。作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的艺术具象,经历了血与火浇灌的红歌已然成为今日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赓续着先辈们赤红的血水与足迹。而这其中,尤以长征这一红色星火时期的红色歌曲最为激动人心,在歌唱《长征组歌》时,人们往往会血气上涌,情不自禁,仿佛踏入历史,再次进入了那个时期。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今日我们所唱的以《长征组歌》为代表的长征红歌其实多为长征乃至建国后为纪念长征所作,真正长征时期的歌曲反而少有问津,研究者寥寥无几,是一片很大的空白领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日这一社会主义新时期里,欲响应二十大号召,增强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乃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必然离不开对源头的探寻。研究红歌,唱响红歌,乃至让濒临失传的红歌再次回到人们的心里,或已成为长征研究的重点所在。

于是,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新时期长征文工团”小队开始了名为“红歌声里访长征”的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不仅实地走访延安,遵义等多处革命故地,还充分利用时下新兴的AI技术,通过AI绘画,AI声库等发展较为成熟的AI技术,不仅将长征红歌以视觉形象等多样形式加以具象,更参照“共青团-洛天依”联动模式,使很多仅有曲谱留存甚至无谱而仅余歌词的长征红歌通过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AI歌姬的声线再次唱响,为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足迹提供了重要助力。

目前,小队成员已利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拼接合成算法的LLSM(底层语音模型)搭建的歌声合成引擎及编辑器软件synthesizerV成功复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数首长征红歌,其中尤以借助Dreamtonics开发的沨漪AI声库复现的长征时期极其稀少的基于戏剧曲目《孟姜女哭长城》改编的歌曲《长征歌》价值最为珍贵。通过认知这些曲目,我们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长征结束时红军风貌的焕然一新,更可侧面窥探在长征途中发挥重要舆论宣传作用的红军剧社的曲目构成,创作风格及演唱风采,从而进一步认知到以红歌为代表的红色文艺创作在长征这一红色星火时期自战报传递、故事记录乃至精神传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而在此基础上,这一研究还将为AI技术的多领域创造性应用提供无限可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很多先烈们,他们在战场上,战壕中,争分夺秒或是闲暇修整时写出的尚有存续的歌曲,或都可以通过AI技术进行历史复现而不至失传乃至悄无声息。而AI技术的多维应用,也将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技术与艺术结合时,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就将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树立起高度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进而更好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足迹。而这,也正是“红歌声里访长征”系列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


来源:中校在线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新时期长征文工团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