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记录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也传承着几千年的优秀文明。但是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受过伤,流过泪。尽管如此,中国人民仍然牢牢地把握住每一次发展机会,就算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他们都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有信仰,敢说话,用手中的笔向世人们掀开当时社会的遮羞布,控诉着对当时的腐朽观念与思想的不满,鼓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唤醒他们内心的民族精神。在他们中,鲁迅先生用自己文字写下了社会的险恶,用尽全力唤醒世人。
《呐喊》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他向我们展示了旧时代中国的制度以及部分腐朽的传统观念,向我们深度阐述了当时的黑暗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悲惨现状,同时揭示了各个阶层的矛盾。它呐喊,为了唤醒人们的民族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能挺直脊梁、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我为大家朗读的是《呐喊》中的片段)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彷徨》写的是五四运动后期,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候。题目彷徨也反应的是鲁迅先生那段时期在革命道路上前进时的彷徨。或许当时的先生是孤独的,也是彷徨的,但是他一直再坚持,在革命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后来先生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同时先生在书本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先生也曾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对抗中苦苦挣扎,但是先生选择了坚持内心,坚持信仰,坚持民族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我为大家朗读的是《彷徨》中的片段)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们都在努力往前,祖国母亲也是一样。在这条复兴之路中,我们是团结的、是一体的,或许我们会和鲁迅先生一样想要呐喊,请不要放弃,哪怕声音再小也会有人在聆听;或许我们也会和鲁迅先生一样感到彷徨,但是我相信我们也会和先生一样坚持自己的信仰。看啊,我们的母亲正在走向世界的舞台,这条复兴大路,你我一同前行!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长春工程学院 王欣萌 段铸博 许世豪 武溦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