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了进一步总结与推广小学研学课堂校本研究与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思实践中的问题,推进研学课堂实验学校校本化研究,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2023年12月27日,镇江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在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开展数学专场的校本研讨与展示推进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会场,每个会场分为课堂展示和点评研讨两个环节。课堂展示部分由四位教师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内容领域为主题执教,展示他们对研学课堂的理解。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孙红伟主任和研训员许娟全程参与了活动。
1课堂教学展素养
合班教室1
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执行校长周华红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周老师采用抱团游戏导入,让学生在情景活动中体验分组,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授版块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一分,圈一圈,比一比感受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和3支这两种情况的异同,鼓励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含义,并层次性地展现学生个性化的算式表征,逐步理解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第二部分周校长设计了用小棒去摆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圈一圈,填一填,比一比,运用图式结合让学生发现、猜想并验证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意识。最后通过播放《余数的故事》动画短视频,让学生在轻松与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秦蓉蓉老师
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秦老师首先创设了猴妈妈分一个桃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旧知。接着研究一盘桃,课堂中产生冲突后通过交流明确: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那两份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在接下来的研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与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内涵,让学生逐步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秦老师安全放手,适时点拨。最后组织小组活动探索12个桃的分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整节课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对比,让学生在亲历中构建完善的模型。
合班教室2
华阳实验小学华实校区谭伟军老师
四年级《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索过程"。谭老师引用成语故事“朝三暮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交流,自主地发现加法中的运算规律,借助举例、图例多角度让学生感受等式成立的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课中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主得出结论,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华阳实验小学华实校区徐月霞老师
五年级《因数与倍数》
徐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在适当的机会给予指导,徐老师以“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这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想象,讨论,学生在自主体验下感受到了数与形的结合。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接触因数倍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老师突出了有序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猜猜哪个数的因数最多?让学生体会到了并不是数字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2交流评价促提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孙红伟主任针对合班1的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与指导。孙主任肯定了两名老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中学生的操作很到位,表达很规范,可谓“想象与操作同行,推理与表达共舞”。两名老师都善于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他还特别提出在“双减”背景下重构课堂的新样态需要紧扣研学课堂的六要素,即情境、问题、任务、合作、汇报、展示,真正做到“问题导向,学为中心”。同时针对课堂中的板书、有效提问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许娟对合班2的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两节课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研学”课堂新样态,两节课均能创设切合主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坚持以“问题”导向,围绕情境和主题设计研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汇报、多元评价,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四基”“四能”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生动的课,深刻的思,精彩的评。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思维的碰撞永不停歇。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华阳实验小学弘景校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深度构建研学课堂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深入实践,且思且悟且成长,谱写教育实践新篇章。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王鸿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