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感悟“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老兵精神的时代内涵,引领石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2日,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赴十四师47团理论宣讲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走进沙海老兵遗孀及兵二代家中,聆听他们讲述先辈援疆戍边的峥嵘岁月,追忆当年在贫瘠荒芜的土地上铸剑为犁、屯田沙海、辛勤耕耘的动人故事。

三代从军终不悔,一生许国践誓言。

——钟明昌


图1 实践团成员与钟明昌夫妇合影

“我父亲是班长,我也是班长,那时候就是靠着一股子年轻人的热血和干劲,年年争先进,党组织交代的任务一定完成。”钟明昌老人是一位有着三十三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父亲钟高,1948年参加解放军,在战地医院挑医疗箱,为解放新疆,跟随部队挑着担子从酒泉到阿克苏,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平叛解放和田。新疆和平解放后,曾任四十七团木工班班长,一辈子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钟爷爷13岁时由父亲从贵州接到新疆和田,虽条件艰苦,但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在父亲的激励和影响下,凭借开推土机的好技术,常年获得先进,从此便在四十七团这片土地上扎了根,培养了兵三代、兵四代。访谈过程中,钟明昌老人的妻子王青从房中拿出了自家珍藏的几个红色本子,那是其父亲、儿子和孙子的退伍证和光荣军属牌。家中几代人参军报国,接续奋斗,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时代在变,但这种高尚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底色始终不变。

良田千顷不易得,初心不忘守家国。

——图拉罕(仲永祥的妻子)

图2 实践团成员与仲永祥老人遗孀(左二)交谈

仲永祥,四川广元人,1925年生人,1949年参加革命,曾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并随部队解放和田。和田解放后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的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仲老先生的妻子图拉罕。她这样讲道“一想到房子周围还有许多空地浪费我就心疼,所以我在房子前前后后种了杏树、李子树、苹果树……”如今这里虽已是逶迤的绿洲,拥有千顷的良田。但是他们永远忘不了形似“老黄牛”式的犁地、平沙丘和造良田,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所以他们比一般的常人更懂得土地的珍贵。是的,那片土地是老兵们为之战斗的地方,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更他们青春芳华逝去的地方。那里,硝烟早已远去;那里,荒漠已成绿洲;那里,青春依然火热……

当实践团的队员采访结束时奶奶用她已经不怎么灵便的手一遍一遍往袋子里装着自己在热爱的土地里种出来的李子,向队员们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肉眼可见的笑容布满了她的脸颊,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实践队员的心里。

传承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

——雷建民

图3 实践团成员与雷建民老人交谈

当日下午,实践团来到兵二代雷建民老人家中,受到老人及家人的热情招待,经过一番交流后,老人带队员将时间追溯至七十多年前。父亲雷士杰原为二军五师十五团的一名战士,1949年跟随部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和田。因为一道特殊的命令,这些刚从战争硝烟走出来的军人,征尘未洗又走向荒原,就地转业屯垦戍边。此后父亲再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并与维吾尔族姑娘结婚成家,孕育了五个子女。

在讲述父亲事迹的过程中,雷建民老人特别强调父亲非常重视对子女进行爱党爱国以及诚实守信的教育。“从小父亲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当时条件不好,常年吃清的能看到碗底的玉米糊糊,一年也吃不上半斤白面。父亲虽为粮仓的管理员,但从未拿过公家任何东西这些事情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不仅如此,父亲对党的赤诚之心始终影响着一家人。“父亲每月发工资都会先将党费留出来,剩下的交给母亲保管,操持家用。他坚持每月亲自缴纳党费,即使后来双腿残疾也一如既往。”

言传身教做榜样,以身作则树家风。雷老先生很少用说教的方式要求和规范自己的子女,但是却用春风化雨般的行动影响着子女。如今,雷老先生已经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不断激励和鞭策着后代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践团成员们在倾听老一辈讲述峥嵘往事中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深入感悟了”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他们被兵团先辈们勇往向前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深深震撼,沙海老兵虽已一个个故去,但他们的功勋和精神永远不会谢幕。访谈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夯实理论根基,在实践中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服务边疆的稳定与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图文: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赴十四师47团理论宣讲社会实践服务团队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
学校频道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