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为出发点。幼儿喜欢大自然,并且对周围的很多事情和自然现象感兴趣,成年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黄梅时节家家雨”,2023年6月,杭州的梅雨季节如期而至。连续几天的雨让孩子们十分困扰,孩子们渴望地站在玻璃门内,看着户外的玩具愁眉苦脸且自言自语道:“怎么老下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玩啊?”孩子们的话点醒了我。是啊,雨天,可以怎么玩?

一场雨的探秘之旅就此起航!

雨是怎么来的?

孩子们看着漫天的小雨,产生了无尽的思考:这么多的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天上为什么会掉水珠呢?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谈论了起来,有的说是从天上来,有的说从云朵里来,还有的说从河水里来的。

雨到底怎么来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1.地面的水经过太阳的蒸发成为水蒸气。

2.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转变成为小水滴。

3.小水滴聚集之后形成了云朵。

4.小水滴在云朵里相互碰撞形成了大水滴。

5.当大水滴聚集越来越多,重量越来越重时,空气承受不住它们的重量。

6.水滴就从云朵掉落下来,形成了雨。

一说起雨,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可以玩水啦!

一、玩“雨”前的准备

玩“雨”前,我们需要做好玩游戏的准备。到底需要哪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兴奋地讨论了起来,“需要水桶”“需要雨披”“需要雨鞋”等等……那我们有了这些材料,我们还需要准备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出谋划策,我们可以在下雨天玩哪些游戏,请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画笔画了出来。

二、“雨”的初体验

雨滴落在了幼儿园的帐篷上,落在了小草上,落在滑滑梯上,落在水池里。小朋友们跟随着雨滴的脚步,走近了它们。

孩子们见到雨飞奔了起来,在独木桥的边上找到了一处一大片的水坑,开心的跳了起来,水花在空中四溅,空气中都弥漫着快乐的味道。有的孩子仰着头用小嘴在尝接雨滴,想尝尝雨滴的味道,有的孩子在用小手接雨滴,有的小朋友在快乐的踩着水坑。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你瞧,即使是下雨天,他们也可以很开心!

三、“雨”的再体验

“老师,我们想要留住小雨滴,我们想一直玩可以有水坑玩!”有孩子提出了新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该怎么样留住小雨滴吧!首先是工具,我们该利用哪些工具才能留住小雨滴呢?有的小朋友说用盆,有的说用水杯,有的说用奶粉罐,还有的小朋友想起了娃娃家的锅,孩子们都在班级内找到了各种各样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孩子们跑到户外开始收集雨滴。

有的孩子发现小车的后备箱里积满了水,就直接用容器伸进去留水“这样收集得又快又多,比举着容易多了。”于是大家纷纷开始寻找有积水的地方。有人从大水坑里收集到了水;有人在轮胎里收集到了水,大家不亦乐乎地收集着……忙碌了好久,大家的容器里雨水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决定把雨水一起倒进“浴盆”里,但在倒入大“浴盆”后,问题又来了,有人提出:“那么多的雨水进大盆里怎么变少了呢?”孩子们还搞不懂这个问题,不过这并不影响孩子们接雨水的乐趣。

孩子们在举着容器收集雨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人的杯子里收集的水多,有人收集的比较少。他们把这些容器进行了比较、猜测:铁罐很大,所以接水多;纸杯很小,所以接水少。从而猜测“容器的大小影响了雨水的收集”。

同时孩子们发现铁罐的上面口很大,这个杯子的上面口很小。通过讨论,他们最终认为是容器口的大小影响了雨水收集的量,有孩子说“口”就像人的嘴巴一样,嘴巴大吃的东西多,嘴巴小吃的东西就少。

虞永平教授说过:“亲近自然是儿童天性的自然表露,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日月星辰、雨雪风霜、土石沙水、动物植物等等都是儿童乐意亲近的对象,也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发现雨滴的秘密、收集雨水、雨中嬉戏,我们一起观察比较、实验探究,我们一起讨论分享、起回顾交流。原来下雨的日子也可以这么快乐!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可能性,我们的课程实践要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最终回归于生活。雨天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东方幼教中心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