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立19年间
数次参加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
和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诸多赛事
连续13年打入RoboCup仿真
2D和3D项目世界杯决赛圈
斩获国家级奖项129项
获得国家级比赛前三名42次
培养出一大批机器人方面的专业人才
这就是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创新基地研究团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团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指间探索 敲出奇迹
忆往昔,是热血翻涌掀起的波浪
用半间屋子、几台设备
一支队伍、一沓资料
去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巨大差距
这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
团队基地的今昔对照
几轮春秋的探索与改进
终迎来大型赛事上的屡次突破
时间从指尖缓缓流逝
个中的不易与艰难
只有经历过的人们才会懂
其中的感动与收获
只有经历过才会倍感珍惜
团队参赛的今昔对照
看今朝,是乘风破浪后的星河荡漾
步入研究基地
仍是那些忙碌的身影
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但不同的是
凝聚了前人积累的璀璨荣誉
更加坚定了团队前进的方向
2019
2018
2014
2013
2010
2008
团队参赛获奖的部分合影
为机器人装大脑,做科学家写文章
深含期许的对联静静的挂在基地大门上
也深深埋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为机器人写好属于它的思考
用指尖敲击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怀真抱素 纯一不杂
踏入研究基地大门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
独属于研究者的纯粹画卷
光阴荏苒,十余载春秋转瞬即逝
这里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团队的初心从未改变
热爱是研究道路的敲门砖和试金石
唯有热爱,方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每周的签到时间
但是既然加入了这个团队
我们希望学生们都能够全力投入
每两周一次的例会既是对学生的成果验收
也可以衡量他们对研究的热爱程度
而这也是我们检验队员的标准之一”
当谈及队伍招新和培养时
团队指导老师王浩如是说
将青春奉献给挚爱的研究工作
是研究人员最真挚的追求
在研究的关键时期
作为队长的张青原同学肩负的压力不言而喻
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他和队员们每天仅睡几个小时
几乎整天都奋战在实验室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队伍取得了目前最好的成绩——世界杯季军
对科研事业的纯粹热爱
更体现在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上
即使再小的技术进步
再细微的难题攻克
都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欣喜
“对于机器人同时定位和建图技术
从最初的定位误差为5cm
到最后的误差控制到1cm以内
我们经历了多轮技术改进和方法更新
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专利
这对团队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团队指导老师方宝富说
19年来
团队基地和人员历经变迁
但他们耐住寂寞触及真理的品质未曾改变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未曾改变
而这一切坚持,恰恰源于
大家对科研那份最朴素、最纯真的热爱
传承创新 互助共享
团队的研究是具有传承性的
前行者留下实战的成果与经验
后来者潜心笃志地优化与创新
用新的构思去努力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如果不是比赛前我们的充足准备
如果不是我们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如果不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
我们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传承创新、开放共享、互助合作
就是我们制胜的不二法门”
团队成员郭泰峰同学感慨地说
十年前
省内高校机器人竞赛由于缺少经验而不温不火
而彼时工大的机器人竞赛技术已日趋成熟
且在全国竞赛多次获奖
针对当时的形势
团队决定将研究经验无私奉献给省内高校
“一个团队想要仅凭几个超前的技术
就一直领先其他竞争者
这是绝对不可能也不可取的
只有共享知识和技术
才能促进整个领域的科技不断发展
面向安徽省20多所高校
我们团队毫无保留地分享最新成果
这就是一种敢于开源的精神
更是一种自我加压超越自我的魄力”
团队成员梁仲轩同学激动地说
从2002年到2021年
回首19载的雄关漫道
团队在攻坚克难中寻求突破
在纯粹研究中感受快乐
展望未来,道阻且长
团队将携赤子之心再出发
在新的征程里再创辉煌
来源: 校新媒体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