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现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我伴他乘风破浪,去了黑暗一趟,
然少年意气,热血难凉。
如何坚持自己的热爱?
如何寻求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平衡?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文人?
如何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
让我们一起在雷蕾的学习经历中
寻找答案。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雷蕾曾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挫败,然而,她并未因此灰心,而是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决定通过保研来弥补高考的遗憾,三年后的今天,她成功圆梦人大。而支撑她在这三年中乘风破浪的,是她身为中文人的情怀。
大学第一节古代文学史课上,杨雨老师的一句话让雷蕾铭记至今:“要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气度的文学人。” 她把这句话切实地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并且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说:“中文人一定要有文以化人的情怀,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要真正做好文化的传承者。”
热爱并坚持,传承且担当,这些给予了雷蕾在中文这条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底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雷蕾学习成绩能在三年中都名列前茅并荣获多项奖学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养成的好习惯。
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背的内容很多,如果只是单纯背诵会很枯燥,那么该如何把大量杂乱的背诵要点有条理地记忆呢?雷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好总结。分重点、分主题、分时间段的总结使雷蕾在期末复习阶段容易了许多。同时,她非常重视老师的要求,老师推荐的大量参考书籍、布置的学习任务,雷蕾总是能保质保量全部完成,她认为这对于学术视野的拓展非常重要。
对于很多人所面临的“科研难”“论文难”的问题,雷蕾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是机械式地学习,要勤于思考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梳理,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挖掘。雷蕾也是这样,出于对苏轼的热爱,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思考,她撰写的论文《由<东坡乐府>探究苏轼的精神家园》最终发表于国家级期刊。她也坦言,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保研阶段的面试影响巨大,为她保研的成功保驾护航。
谈及学习的秘诀,雷蕾只给出了四个字——提高效率。雷蕾在学生会、社团、学院都有很多任职,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学习时间,但她说道“学习并不是花越多时间越有成效,而是要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她习惯提前在脑海中规划好第二天的行程表,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在大学的前三年里,除特殊情况外,她从未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回过寝室,雷蕾说,她十分享受孤独,享受能够独立思考学习的时间,享受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的成就感。
最后,雷蕾总结道:“我自认为自己不算特别聪明,这一路走来,无非是努力认真走好每一步,夯实基础,完善过程,然后尊重结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除却学习外,雷蕾曾担任中南大学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南大学人文思辨社社长等职务,学生工作提升了她的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为她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谈及在创新创业竞赛方面获得的众多成果,雷蕾坦言,做创新创业项目最忌讳的就是空中楼阁,尽量不要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进行,而是要想通过这个项目能够产生什么样实际的成效,是不是真的能够对社会帮助。一定要把前期的基础调研和实践工作做好,积极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帮助,和项目团队的同学一起齐心协力推动项目落地。
谈及兴趣爱好,雷蕾直言,辩论是她在大学阶段收获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辩论不仅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她对于世界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辩论不是为了万众瞩目、功成名就,不是挥斥方遒,畅快淋漓。辩论是忧天下之忧,览平常所不看,思日常所不想,探求世界的多元与繁复,照亮阳光下目光所不及的阴影。本心关怀谓之人文,上下求索谓之思辨,此为人文思辨,此为辩论。辩论需要技巧,但更应在打辩论的同时思考,打辩论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能够通过辩论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为人发声,为爱发声,此为辩论之意义,或者可以称它为“人文情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关于规划,不论是大学阶段的规划亦或是未来的人生规划,雷蕾认为“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心怀所爱,坚定前行。”
“选择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样,没有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所长、所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爱我所爱,无问西东。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愿我们都能心怀所爱,奔赴山海!
达人寄语
“我希望我们都能‘眼里存山河,胸中有沟壑’。我们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有世间冷暖。”
“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
我希望,你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能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
来源: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审发:陈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