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9省(区),在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16亿吨,素有“斗水七沙”之说,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高一米、宽一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圈。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五(3)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利用暑假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等方式,共同学习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积极传播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队员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济南河段地处黄河下游,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海后形成的,此河段在宋金之交前为古济水河道,后为大清河河道,是为“三河古道”。济南黄河上起平阴县东阿镇,下止济阳县仁风镇,河道长183公里,流经平阴、长清、槐荫、天桥、新旧动能转换、历城、高新、章丘、济阳9区县,是典型的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3—5米,设防水位高于地面8—12米,两岸堤防长度189公里,有险工23处,控导工程50处,滩区面积506平方公里。


1936年,毛泽东同志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前,面对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他写下了不朽诗篇《沁园春·雪》。其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指的就是黄河。郭涵聿同学在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的同时,用书法作品的形式体现了自己对黄河文化的喜爱和保护黄河的责任心。



通过寻访黄河文化后的感悟,队员们还围绕黄河流域水净化、防止水土流失及生态保护等方向,通过科学小实验的形式开展研究性科技创新活动。马逸腾同学利用毛细现象实践净化水的实验。实验原理:纸巾内部有很多细小的“管道”,水吸附在这些细小的管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吸附力的差异,水能慢慢的输送到空杯中。而泥沙等物质不能被吸附,从而泥沙和水分离得到干净的水,这种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通过暑期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共访黄河文化”实践活动,队员们更好的了解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往今来,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黄河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我们应不断传承黄河文化和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来源:中国校园在线 JYJ59949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
学子频道
202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