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邱少云(革命烈士、全军挂像英模)



邱少云

(1926年—1952年10月12日)

男 汉族

中共党员

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溅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生涯,因家庭贫苦,邱少云没有上过学,在参加解放军后,一边苦练杀敌本领,一边学习写字。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英雄事迹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

1952年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人物评价


最伟大的战士

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文称之为——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最坚忍的潜伏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解说词:邱少云——最坚忍的潜伏是这样解说的:这是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的一支普通的钢枪。它的枪托已被烧成了炭黑色,但枪身却依然完整。而这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曾经紧贴过烈士最后的心跳。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邱少云。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


02

梁士英(吉林扶余籍烈士)



梁士英

(1922年—1948年10月14日)

男 汉族

1922年11月出生于今吉林省扶新城局乡余县大梁家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945年冬,梁士英同志光荣入伍,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崭新的生活。

1946年冬,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攻打昌图,解放彰武,四平练兵等他屡立战功。


英雄事迹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


03

罗盛教


罗盛教

(1931年—1952年1月2日)

男 汉族

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湘西重镇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抱着保家卫国的赤热之心,邀集几位同学欣然步行来到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于1951年4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队文书罗盛教遇到4个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压碎了冰面,跌入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罗盛教立刻脱掉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探摸了3次才找到了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崔莹顶出水面。但罗盛教由于严寒,体力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时年只有21岁。

正是千千万万个如他们一般的英雄人物的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的美好又安稳的生活,先人已经逝去,但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得到了“永生”。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官微 王鹏雁 易小晴 审发:陈晓红

参与评论(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