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你想问的都在这里!

西南大学有个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你知道吗?据《重庆日报》近日报道,“根据市委统一安排,2月23日,市领导集体前往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入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研发中心等,实地考察调研科技创新。市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市政协主席王炯,市委副书记吴存荣,全体市领导参加。”


市委书记带队,全体市领导都来了,感觉就是高大上呀。可是,这个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有什么厉害?跟国家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特邀了中心的男神女神们共同来揭秘十问,让大家了解下咱们的“高大上”:




1.“种质”、“种子”or“种植”?

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就是那些具有鲜明特征的、承载了不同遗传物质的资源或品种。

种子,是特指植物种质的一种形式,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种植,一般指植物栽培,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会干这个活。


2. 何为“种质创制”?

可以理解为种质创新,但在这里,我们将种质创制特定为规模化的种质创新,是通过先进的遗传学手段,大规模创制生物新型素材,利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革命性新品种,支撑产业迭代升级。



3. 为何如此重要?

种质资源关乎民生,优质品种服务产业。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要求。就像人们的现代生活离不开牛奶、猪肉等,而高产的奶牛、好肉质的生猪,品种才是关键。要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种子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4. 长江上游种质创制是如何提出的?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教授,早在10年前就在家蚕中开始布局。在这十年间,带领团队突破了家蚕创制技术和规模化创制的瓶颈。以此为基础,于2020年初提出并规划了“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项目。


5. 要对哪些物种进行创制?

西南大学第一批创制的物种有家蚕、杨树、青蒿,目前已正式启动运行;后续将陆续开展油菜、柑桔、马铃薯、甘薯、罗非鱼、棉花、水稻、黄连、茶树等物种创制研究。


6. 如何创制?

首先要解码生物基因组大数据,获得一个物种各个性状形成背后的代码,再通过基因操作技术,规模化创制不同的基因版本和组合,规模化筛选鉴定其表型性状,构建基因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并以此鉴定具有育种价值的种质素材,配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和设施,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种质创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业应用。


7. 与传统育种有何不同?

传统育种: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已有的遗传资源,进行组合和筛选,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源于自然”,这种方式基于经典遗传学严格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界零星发生的突变资源,采用周期较长的选择性育种、杂交育种等方式,周期长、效率低、品种少。

种质创制:是在生物大数据和现代基因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需求,主动创造新的突变资源,因此可以称为“高于自然”,基于基因组大数据,采用基因操作技术,可以工厂化、智能化、规模化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品种。


8. 在重庆进行创制工作有何优势?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以重庆为中心,建立川渝经济发展新引擎,逐渐辐射全国。


9. 我校的种质创制工作进展如何?

2020年1月提出“种质创制大科学项目”,2020年6月组织召开项目论证会,2021年1月启动建设“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2021年2月被列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建设内容,2022年1月中心正式运行。


10.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的定位?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是集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发掘、收集、保护、创制与利用为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该中心按“一核多园”模式规划,将培育50个物种的新品种,建设国家种业创新高地,创制出上万个模式物种突变品系、上千个生产实用品系、上百个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品种,培育3—4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种质创制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西南大学雪国列车网络文化工作坊 陈玉琳 李志清 审发:陈晓红

相关推荐